發布日期:2020-10-16點擊次數:14
作品賞析
《夏日風景》是賴傳鑑(1926-2016)所繪的海邊風景一隅,畫中描繪一艘艘帆船頂著晴朗炎熱的天空在淺灘上整備著,風徐徐吹動船帆,人們閒坐聊天或在遠處玩耍,海水清澈深藍只有細絲波動,畫面意境和鮮明暢快的色彩,使作品顯得平和悠閒。
畫面構圖則分為兩部分,自然景色和船。前景是船隻和整備中的人們,位在左邊地平線之下,透視構圖的消失點則位於右側畫框之外,畫面地平線的提高,將海水佔有較大面積特有的深藍襯托出船帆獨特的白,而與天空偏暖色的白有所區隔,加強了近景帆船的主題。
賴傳鑑作品題材廣泛,他著重對色彩所醞釀的情感表現,自1946年從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肄業回臺後,歷經對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立體主義(Cubism)色彩空間的探究,表現出作品裡利用視覺混色、結構呼應技巧的抒情和溫潤。
畫面構圖則分為兩部分,自然景色和船。前景是船隻和整備中的人們,位在左邊地平線之下,透視構圖的消失點則位於右側畫框之外,畫面地平線的提高,將海水佔有較大面積特有的深藍襯托出船帆獨特的白,而與天空偏暖色的白有所區隔,加強了近景帆船的主題。
賴傳鑑作品題材廣泛,他著重對色彩所醞釀的情感表現,自1946年從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肄業回臺後,歷經對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立體主義(Cubism)色彩空間的探究,表現出作品裡利用視覺混色、結構呼應技巧的抒情和溫潤。
藝術家小傳
熱愛藝術與文學的賴傳鑑(1926-2016)生於桃園中壢,1943年赴日就讀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系,但因戰爭而中斷返臺。其後他在臺灣任職翻譯和教職工作,閒暇之餘創作新詩、小說發表於《中華日報》、《新生報》、《臺灣晚報》和《今日之中國》、《臺灣文藝》等報刊,因此而結識吳瀛濤(1916-1971)、龍瑛宗(1911-1999)、吳濁流(1900-1976)等文學家。
此外,賴傳鑑也不懈於繪畫創作,自1951年起便積極參與臺陽美術特展、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全國美術展,並屢獲大獎,他對藝術的堅持和文學的熱愛,交織出作品裡特有的詩性韻味,熱衷於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和立體主義(Cubism)之色彩空間的切割與構成,也常與李石樵(1908-1995)、廖繼春(1902-1976)、楊三郎(1907-1995)等臺灣前輩藝術家交流。
賴傳鑑在畫家何肇衢(1931-)力推下,在1967年臺北「海天畫廊」舉辦首次個展,隨著作品倍受肯定,不但出版《天才之悲劇》、《巨匠之足跡》和《埋在沙漠裡的青春》等藝術參考書籍,也獲邀參與日本東京都亞細亞美展、IFA國際美術展、中韓美展等國際展覽。時至1980年代,在政府鼓勵地方美展的政策上,他創立「桃園縣美術家聯誼會」,協助地方美術發展,對於桃園地區藝文活動的指點和栽培,功不可沒。
此外,賴傳鑑也不懈於繪畫創作,自1951年起便積極參與臺陽美術特展、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全國美術展,並屢獲大獎,他對藝術的堅持和文學的熱愛,交織出作品裡特有的詩性韻味,熱衷於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和立體主義(Cubism)之色彩空間的切割與構成,也常與李石樵(1908-1995)、廖繼春(1902-1976)、楊三郎(1907-1995)等臺灣前輩藝術家交流。
賴傳鑑在畫家何肇衢(1931-)力推下,在1967年臺北「海天畫廊」舉辦首次個展,隨著作品倍受肯定,不但出版《天才之悲劇》、《巨匠之足跡》和《埋在沙漠裡的青春》等藝術參考書籍,也獲邀參與日本東京都亞細亞美展、IFA國際美術展、中韓美展等國際展覽。時至1980年代,在政府鼓勵地方美展的政策上,他創立「桃園縣美術家聯誼會」,協助地方美術發展,對於桃園地區藝文活動的指點和栽培,功不可沒。
藝術家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