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典藏精選典藏

:::
發布日期2020-10-16點擊次數:25
靜靜的河畔
作品賞析
《靜靜的河畔》是賴傳鑑(1926-2016)創作於1993年的油彩作品,色彩整體清新明亮,構圖佈局將畫面分為遠、中、近景三部分,近景是淡藍色主調的溪流,遠景是天空及翠藍色,近遠景互成呼應。夾於其中的黃、綠色主調與之形成互補,凸顯出作品裡的畫面主題,即在河畔寧靜飲水的馬匹,色彩明度相較周圍高,成為畫中視覺焦點。
作品詩性的韻味下,不乏賴傳鑑對文學的熱愛和看重,當他將繪畫比喻為色彩寫出的詩,背後不僅是來自青年時受日本詩人澁山春樹現代詩的影響,也渲染自時常與其一同談論文學的吳濁流(1900-1976)、龍瑛宗(1911-1999)等人啟發,使得野獸派(Fauvism)對比技法的激情,在文學浪漫的底蘊裡,顯現出溫和、抒情,更隱約吐露出象徵、隱喻的味道。
馬匹形象對賴傳鑑而言是特別的,可追溯至他小學時在農業學校看馬的生命經驗,以其題材系列作品色彩多為中性,更在晚年綜合時期創作裡,鮮明色彩表現投射出對童年純真的回憶、想像。
藝術家小傳
熱愛藝術與文學的賴傳鑑(1926-2016)生於桃園中壢,1943年赴日就讀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系,但因戰爭而中斷返臺。其後他在臺灣任職翻譯和教職工作,閒暇之餘創作新詩、小說發表於《中華日報》、《新生報》、《臺灣晚報》和《今日之中國》、《臺灣文藝》等報刊,因此而結識吳瀛濤(1916-1971)、龍瑛宗(1911-1999)、吳濁流(1900-1976)等文學家。
此外,賴傳鑑也不懈於繪畫創作,自1951年起便積極參與臺陽美術特展、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全國美術展,並屢獲大獎,他對藝術的堅持和文學的熱愛,交織出作品裡特有的詩性韻味,熱衷於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和立體主義(Cubism)之色彩空間的切割與構成,也常與李石樵(1908-1995)、廖繼春(1902-1976)、楊三郎(1907-1995)等臺灣前輩藝術家交流。
賴傳鑑在畫家何肇衢(1931-)力推下,在1967年臺北「海天畫廊」舉辦首次個展,隨著作品倍受肯定,不但出版《天才之悲劇》、《巨匠之足跡》和《埋在沙漠裡的青春》等藝術參考書籍,也獲邀參與日本東京都亞細亞美展、IFA國際美術展、中韓美展等國際展覽。時至1980年代,在政府鼓勵地方美展的政策上,他創立「桃園縣美術家聯誼會」,協助地方美術發展,對於桃園地區藝文活動的指點和栽培,功不可沒。
最後更新日期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