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上開展-桃美館藝術連線計畫線上展覽

:::
發布日期2020-10-27點擊次數:718

線上專題研究展-書法篇 文意•書藝•時代印記 — 桃園市立美術館書法典藏品線上展

線上專題研究展-書法篇 文意•書藝•時代印記 — 桃園市立美術館書法典藏品線上展

策展人 / 李思賢 (東海大學美術系所副教授兼台灣美術研究中心主任)

 

前言:過往的標誌性

對一座美術館來說,假若「展覽」是美術館的門面、櫥窗,那麼「典藏」便就是美術館的裡子、靈魂;一座擁有豐厚典藏品的現代化美術館,方得以深化研究、增進豐富多元的展覽面向。

在早年那個沒有美術館、沒有地方縣市文化局,更沒有典藏概念的年代,許多早期收藏品的來源都是來自於地方縣市文化中心,多半是比賽得獎的收藏、相關人士的寄藏與捐贈,或是縣市內官方機構的交藏,不一而足,桃園市立美術館的先天條件亦是如此。

橫山書法藝術館典藏的書法與篆刻作品,以桃園縣籍在地書法家為主要,但其間也不乏多位臺灣書法大家的精湛墨寶。而從其時間範疇均落在戰後迄今的基本樣態來看,倘若抽絲剝繭、仔細研究,尚能構成一部戰後桃園書法發展的小史,不可謂不重要。

一、美學的複合性

舉凡所有的藝術表達,都與當時代人們的品味和內在想像有關;書法的演變,來自於時代推進過程中的內在需求和心靈滿足,這種「創新」可視作是一種進步和破除舊體系、舊思維的表徵。

書法是經千年至今的流傳,特重基本功,非一朝半夕所能為之。無論在書家身體性的運筆和動勢、落墨紙上的結字與行氣,乃至書法家個人心性、氣度及修為,一併統攝在筆線墨點中。再者,書法在世界藝術範疇中的獨特性與複雜度的無可匹敵,亦可從作為符號意義的「文意」(文學性)與作為審美符號的「書意」(藝術性)所共構見諸端倪。「文意」與「書藝」,一者用以表「意」、另者能予表「藝」,它們交揉共構出中國書法的深厚內容。因此,書法縱使在今日已被規範在「視覺藝術」範疇,然而其內涵卻遠非「視覺藝術」四字所能概括。書法之「法」,加上各式體例與歷朝歷代書家風格化的結果,非廣涉習練、窮究根源而不能為。

書法美學的複雜,便在於它綜合了文學性的「文意」以及審美藝術性的「書意」。文意的文學性讓書法書寫的文句可讀,增添情趣和詩意;而書意的藝術性則是在波磔點畫間構造行氣與空間,二者缺一不可。精研國學的臺灣書法大家杜忠誥則在漢字詩意的文學性與筆墨點畫的藝術性之外,另將歷代所發展出各式不同字體的「漢字形體學」,劃分出「學術性」這第三種特徵。古人在書法作品中,通過文學性、藝術性和學術性三者合一的複合狀態,完成自我心性的內、外修持和置放。

二、古典的文學性

漢字書法具實用性質的「可讀性」,可謂一刀兩刃:其一,在「書意」的前提下把握「文意」,則形成獨步全球、「文」與「藝」兼俱的中國書法;但在另一方面,一旦脫出了「可讀性」這個邊界,便往往就要因「越界」而遭來批評與責難,這是書法的框架,形成特性卻也造成侷限。

傳統書法正因有這些既定的格律,所以保有了千餘年來絕佳且精煉的人文傳統。而對學書者來說,在漢字書法的體例表現與自我融合、幻化之外,書法藝術同樣要保有的,便是它的可讀性。橫山書藝館保留了臺灣書法發展史上較為早期的、古典的型態。業因於此,無論是文意或書意,這批典藏品有著維持了相對規矩的傳統法度,保留了書藝美學尚未受到現代主義融合的那個時代階段的原始樣貌。

傳統書法內容不外乎以下幾種:其一、抒情自懷者;書寫的文字經常是以對聯來呈現,最常見的便是運寫古典詩詞,和摘錄重要經典的章句,借古明志,或表達內心譜寫心曲、感性抒懷,或是對時局不滿而藉古喻今、痛陳時弊。其二、靜心潛修者;其內容多以抄經為要,且大多以《心經》、《千字文》等為主,彷彿在一筆一劃的緩緩吐露間,為生命救贖和懺悔。再一種則是以書藝交游的贈詩,這類書作有很大比例同樣是去抄錄詩詞歌賦,偶時亦贈自運詩,用來以書、文會友的遣興為主要目的。

正是這書法的可讀特徵,讓中國書畫成為世界藝術表現中最容易留下閱讀線索的藝術型態;書畫家目光所及與內心所想,多已平鋪在詩詞選用和款識落墨上,藝術思考昭然可見。詩詞是以明志,落款足堪敘情,這正是中國書畫複合了文學性於其間的最大特徵。

三、傳統的藝術性

傳統書法歷經長時間的演進,從篆、隸、行、草、楷等書體的演化,約莫在有唐一代全部齊備,而在嗣後的千餘年裡,後世書家就一直都在這些格式規範下,通過詩詞文字寫下自我內心的感受和對時局的批判,並逐步再呈現更多文人書家的個人性格,進而演化出多重風格化的表現。

在橫山館的典藏品中,各式各樣的傳統體例均得以見之,書家們都具備了個人風格的特殊運筆和結構表現。就以作品收藏數量較多的黃羣英和臧真白來說,前者筆調渾厚,帶著隱微的蒼勁,隸書厚實、行草沉斂;後者於簡約的點劃鋪陳間流水行雲,力度飽滿、行氣逼人。二者除最後都落籍桃園外,他們的創作本體亦均以古典型態為主。

此外,如于右任、謝宗安、王壯為、陳其銓等人的書風,可算得上是臺灣在二次戰後,自中國大陸渡海來台的金石書畫家的第二波,奠定了今日臺灣書畫發展的基礎。橫山書藝館裡的收藏,明白呈現了這個歷史的事實,具體體現了臺灣在1990年代之前傳統書畫遞嬗的歷史。這些書習傳統的書家們,畢生創作不脫傳統,是時代因由,他們書作中的「文意」是自然而然的古典。

四、破格的時代性

在橫山書法藝術館的館藏中,具特殊意義、與特定時代相關聯者,也頗值得討論。書法作品中所書寫的文字,無論是詩詞或經文,都在文字中直接表達了書家個人的心境,紀錄了當下的情狀,特別是在落款上。

款識,是中國傳統書畫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題畫詩更是書畫史中極為重要的美學課題。無論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還是詩畫交融,都可見諸詩文所記錄的當下,和於當時代所共進的歷史發展事實。

桃美館典藏品承繼自早年桃園縣立文化中心的收藏,在民國72年九月文化中心成立的當時,便有傅狷夫、黃羣英、臧真白等前輩書家們所題記贈與的墨寶,他們不約而同地在作品上寫下了新建文化中心的種種。也有以「展望桃園縣觀光事業」為題作詩,細數地方土特產,是用書法行銷地方的好點子。而威權時代印記的書作,在時空轉變為今日的民主時代時,也別具興味。它們共同見證了桃園文化藝術的發展,透過這些館藏,訴說了流逝的過往那一點一滴的時光。

館藏中有幾件大跨書法藩籬、生動有趣的書作,大跨傳統邊界。其中變化最出人意表的出格之作,卻是黃羣英和臧真白二老的書作。黃羣英的〈象外環中〉和臧真白的〈篆象字〉在傳統書法中儘管顯得格格不入,但卻是實驗性最高、當代面向最足的作品,它們可被視為是從傳統往現、當代擺動的起手式。

另一類書意的藝術性轉化,是藉由波磔點畫的誇張化或抽象化,向水墨的墨暈汲取經驗,將傳統書法解構再重組,而形成一種全新視覺。又或者逕改媒材和裝裱,以特殊的書寫產生出既新穎又具設計感的書法表現。這是新生代書法創作的流行樣態,橫山館收羅了這類青年書家之作,相應於書寫蔣公格言的時代印記,則宛如擺下面對和迎接當代挑戰的戰鬥之姿,同樣具時代性,也是面向未來的立場。

結語:未來的前瞻性

當代是傳統的延伸與補充,傳統是當代的源頭和根本;若從各種不同藝術媒材的當代表現來看,這古今以來在視覺、美學、媒材、形式所形成的巨大變化和風格的轉型,就能看出時代品味對於傳統所構成的巨大推移作用。

在各式藝術發展都早已往現、當代主義方向邁進,藝術內容和媒材也都與觀念互涉的今天,我們如何看待當代與書法的關係?雖然書法的「書意」與「文意」交織並陳是緊要的條件,然而在當代藝術表現多元紛呈、媒材混用琳瑯滿目的時代氣氛感染下,破除書法既定框架、展現書藝多元面貌,是書法藝術創建時代性格和世界競爭力的重要任務。作為臺灣第一家官方書法藝術館,「橫山」有資格也有高度肩負起此一責任與義務。

積極地說,橫山書法藝術館需要在未來的展覽、研究、推廣和典藏,建立具備更高度的前瞻性。藉展覽而收藏,有收藏而研究,在爬梳、清理桃園地區書法史和現狀的同時,當有積極面向當代、開拓國際視野的宏圖。最終,讓橫山書藝館不僅僅只是藝術館,而是一個專職研究和展演泛書寫藝術的全球性平台,融標誌性、複合性、文學性、藝術性、時代性和前瞻性為一爐的書法藝術館。這是一個期待,也是吾輩責無旁貸的責任與使命、捨我其誰的責任與使命。

 

作品選粹與賞析:

1.于右任《詩贈心白先生》 2.臧真白《賀詞》  3.李超哉《蔣公遺訓》 
1.于右任〈摘句王昌齡從軍行詩〉
2.臧真白〈賀桃園縣立文化中心落成啟用誌喜〉
3.李超哉〈蔣公遺訓〉

 

1.于右任〈摘句王昌齡從軍行詩〉/點擊看資訊
于右任(1879-1964)為臺灣政治界、書法界聲望頗高之人物,古典詩詞、文學造詣頗深。于老書風的建立有三大歷程,早期受「帖學」影響,後致力於「碑學」研究,將之與行楷融合,最後深入研究「草書」,創立標準草書,自成一家。
此作贈之「心白先生」,以標準草書題寫著「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首典型的邊塞詩,是唐代詩人王昌齡七首《從軍行》中的第四首,線條溫潤,不慍不火,為典型的于老草書風格。
2.臧真白〈賀桃園縣立文化中心落成啟用誌喜〉/點擊看資訊
民國72年九月,桃園縣立文化中心的落成啟用,是一件地方藝文界的頭等大事,許多當時藝文界的知名藝術家、書法家都受邀題字獲贈畫,其中也包含了多位當時頗富盛名的書法家。書法耆老臧真白就寫了一幅「吾心信其可行,雖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的草書中堂〈賀詞〉,並在邊上題寫了:「桃園縣立文化中心落成啟用誌念 民國七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是在藝術性和文學性表現之外,透過落款成就了時代印記的絕佳範例。
3.李超哉〈蔣公遺訓〉/點擊看資訊
書法名家李超哉(1906-2003)以在威權體制時代處處可見的「先總統 蔣公遺訓」標語為主題,標寫了「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在時空更迭下,轉變為今日的民主時代時,如此的書作內容讀起來也別具興味。這類的作品,是最珍貴的時代印記,不但見證了桃園美術的行政歷程,也訴說了流逝的過往那一點一滴的時光。
4.臧真白《禮運大同篇》   
4.臧真白《禮運大同篇》

4.臧真白《禮運大同篇》/點擊看資訊
臧真白(1924~2004)為桃園地區書法名家,係于右任嫡傳弟子,早年初學嚴謹的歐體、顏體和浪漫的魏晉書風,精研各家書體,後從于右任學書,謹守髯翁「標準草書」格律。此外,臧老兼擅傳統水墨,從「清初四王」清麗雅致的國畫山水,到八大山人和齊白石等野逸風格均有所長,同時兼及攝影、版畫、剪紙、木雕、竹刻和插花等,堪稱一藝術全人。正因跨多種畫科,臧真白筆下之書便顯靈活生動,特別以其最為擅長之草書,萬頭鑽動的筆墨點畫在整體勻稱的畫面布白下,顯得情趣盎然。此作書「禮運大同篇」,作為慶賀桃園縣立文化中心落成啟用之誌念。

 5.傅狷夫《草書》 6.羅德星《巢石居印存》 7.黃羣英《行草近作山居之一~四》 8.王壯為《書法》
5.傅狷夫《草書》
6.羅德星《巢石居印存》
7.黃羣英《行草近作山居之一~四》
8.王壯為《書法》

5.傅狷夫《草書》/點擊看資訊
為桃園縣立文化中心的落成啟用題字祝賀的,還包括書畫大師傅狷夫(1910~2007),他藉書寫南宋詩人陸游(1125-1210)詩句的草書條幅旁題記道:「己巳仲龝書贈桃園縣立文化中心」,並註記是他「時年八十」,換算傅狷夫的生年,這個「己巳」年應當就是公元1989年。
傅狷夫早年受業於陳之佛,頗受「師造化」觀念啟迪;1949年來台後,發展獨具個人特色的書畫風格。傅狷夫將書法視為繪畫,曾有「以畫法入書,莫如行草」一語。由於書法線條涉入畫意,行雲流水、連綿不絕,因而被譽之為「連綿草」,獨步書壇。

6.羅德星《巢石居印存》/點擊看資訊
知名書法篆刻家羅德星(1957-)早年師事於黃羣英,他這件〈巢石居印存〉豐富多變。印面雖均以篆字刻成,但朱、白文交替間變化多端,頗富饒趣。不僅如此,羅德星在印石編款樣式的表現上也是琳瑯滿目,體現了篆刻藝術在當代的多元和開闊性,為桃美館的典藏注入了新時代的生機。
7.黃羣英《行草近作山居之一》/點擊看資訊
黃羣英(1920-2019)為桃園地區書法名家,其書作為今日館藏大宗,均為他耄耋之年的墨寶。在穩健的墨書筆畫轉折間,得見他歷經多種不同碑帖訓練之後的融合,帶有一份生氣勃勃、傲然屹立的氣場,足以震懾觀者和展場。
黃羣英國學根柢深厚,自作之詩或遣興或明志,讀來盡見其人格和胸懷。此四屏立軸的四首行草〈山居〉詞,有「寄跡青山綠水間,紛紛塵事不相關」的豁達、「少小學書慕鍾王,神閒氣定筆飛揚」的懷思,以及「深居簡出養天年,飯飽茶香樂陶然」的簡澹。讀黃羣英之詩,宛若親臨暢談,看字亦讀詩,文、藝兩交輝,是書法兼含「文意」的一大特徵。
8.王壯為《書法》/點擊看資訊
王壯為(1909-1998)為台灣重要書篆家,其書法養成涉獵範圍甚廣,真、行、隸、篆四體均能,書風以骨力雄健著稱。
此作書寫明代思想家陳獻章(白沙先生)之詩:「見月時一吟,夜涼天稱心。回頭望東川,流水無古今。幻迹有去來,達觀無古今。長嘯人不聞,山風吹夢襟。」壯老以詩寓情,感嘆自然之妙,亦借以書懷。此類之作不脫傳統,是時代因由,也是桃美館書法典藏品維持在傳統格式之現狀。
9.吳英國《草書自作詩翰墨緣》 10.郭阿壽《桃園風光》 11.蕭順杰《許渾看早梅詩》 
9.吳英國《草書自作詩翰墨緣》
10.郭阿壽《桃園風光》
11.蕭順杰《許渾看早梅詩》
 
9.吳英國《草書自作詩翰墨緣》/點擊看資訊
曾獲頒中山文藝獎「桃園藝術亮點」的桃園指標性中壯輩書藝家吳英國(1954-),向水墨的墨暈汲取經驗,融合了水墨濃淡的特性,形成一種全新視覺的書藝樣貌。
在〈草書自作詩:翰墨緣〉一作中,他以「逸少憐鵝寫道經,余今愛硯紹餘馨,濡毫悻有人來屬,奮發心靈使筆靈。」自作詩一首,輕描淡寫地將自己和筆墨的因緣吐露出來,是書意的藝術性轉化的典型。

10.郭阿壽《桃園風光》/點擊看資訊
民國72年九月底,桃園縣立文化中心的落成啟用,曾任桃園縣長主秘、也代理過楊梅鎮長的郭阿壽,逕以「展望桃園縣觀光事業」為題作詩,大加讚揚桃園的風景秀麗、物產豐饒與人文薈萃。「風光桃縣甲台疆,人力天然兩並彰,…」該詩朗朗上口,細數地方土特產,最後就連角板山、龍潭泛舟、石門魚全都端上書法宴席桌上了,是用書法行銷地方的好點子。

11.蕭順杰《許渾看早梅詩》/點擊看資訊
蕭順杰(1963-)係警員出身的彰化縣籍書法家,為館藏中以傳統為主但風格極為特殊和迥異的中壯輩書藝家代表之一。此作〈許渾早梅詩〉,融合了篆、隸和簡帛體的實驗書體。作者藉唐代詩人許渾的五言律詩之意,抒發時令下的心情。
整幅作品結構特出,筆法蒼澀靈動、心情激越澎拜,飛越的橫式筆畫將畫面切割成數行橫條,古典的行氣因此被徹底打破,形成了全新的序列規則,猶如在條幅的格式上,呈現橫書的視覺趣味。
 
12.黃羣英《象外環中》 13.臧真白《篆象字》 14.鄧君浩《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 
12.黃羣英《象外環中》
13.臧真白《篆象字》
14.鄧君浩《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
 
12.黃羣英《象外環中》/點擊看資訊
桃美館的館藏中,幾乎清一色是傳統的格式和風格,而黃羣英的斗方實驗書作〈象外環中〉,似畫非畫、非書似書,在館藏作品中顯得極為特殊。
黃羣英將「象外環中」四字,兼以圖畫性和變體篆、隸的書寫方式重組,形成頗具童趣的可愛畫面。此外,黃羣英將詩堂上下倒置,上頭以典型黃羣英書風將「象外環中」作出闡釋。整體而言,兼具傳統與當代的實踐,是桃美館藏中值得觀察的重要作品之一。
13.臧真白《篆象字》/點擊看資訊
臧真白的〈篆象字〉與黃羣英的〈象外環中〉情況相同,都是桃美館藏中十分出格的實驗之作。臧真白以遒勁且極具力度的篆書筆法,卻「寫」出了一頭具體的大象造形,童趣十分。將書法回歸造字原則「六書」中的「象形」,是書如畫、似畫像書,遊走在書與畫的邊界之間,既辯證也回應了書畫同源的美學特徵。
14.鄧君浩《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點擊看資訊
這件〈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是2017年獲頒「中山青年藝術獎」的桃園在地青年書法家鄧君浩(1987-)的作品。飄灑的點點書法,見諸已故書法名家卜茲(1959-2013)如狂風驟雨般的影響。他從傳統書法的表現中,藉由波磔點畫的誇張化或抽象化,將傳統書法解構再重組,改變了書寫形式。同時,以兩色宣紙分別書寫,再併裱於同一畫面的裝裱形式,產生一種新穎的、同時也兼具設計感的書法表現,是新一代書法創作的流行,也頗具時代表徵。
最後更新日期20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