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10-16點擊次數:101
作品賞析
此詩句來自於南宋陸游之手,原詩句為:「挽住征衣為濯塵,閬州齋釀絕芳醇。鶯花舊識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遨樂無時冠巴蜀,語音漸正帶咸秦。平生剩有尋梅債,作意城南看小春。」本作為一草書條幅作品,整體寫來一氣呵成,字字前後呼應,線條粗細變化有致,多用飛白造成速度感,卻不失沉著穩健,實為覺翁精采之作。
釋文:「鶯花舊識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落款:「己巳仲龝書贈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覺翁傅狷夫時年八十」。鈐印:「復旦」(朱文)、「傅狷夫印」(白文)、「覺翁八十後作」(朱文)。
釋文:「鶯花舊識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落款:「己巳仲龝書贈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覺翁傅狷夫時年八十」。鈐印:「復旦」(朱文)、「傅狷夫印」(白文)、「覺翁八十後作」(朱文)。
藝術家小傳
傅狷夫(1910-2007),本名抱青,又名唯一,字覺翁,號心香室主人。17歲時入西泠書畫社,隨創辦人王仁治(1871-1932,字潛樓)習畫,從臨摹古人入手,王氏有「最後一位宮廷畫家」之稱,擅長山水畫。1937年因抗戰入蜀,受花鳥畫家陳之佛(1896-1962)啟發,注重師法自然。1949年來臺,渡海時驚滔駭浪的深刻感受啟發他日後畫海的契機。他經常至北海岸觀海,行走橫貫公路,至阿里山看雲海,為臺灣山水開創出新的繪畫技法,被譽為「臺灣水墨的開創者」。在書法方面則自創「連綿草」書體,以畫法入書。曾任教於政工幹部學校(今「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美術系、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等校。他亦發起六儷畫會、壬寅畫會、八朋畫會、中國書法學會、中華民國畫學會,對臺灣當代書畫發展影響深遠。1990年移居舊金山。
傅氏來臺後常以驚濤拍岸和阿里山雲海為題,開創「點漬法」以畫海濤、「染漬法」畫雲海,捕捉雲水變幻的動態之美;又觀察臺灣山石紋理,自創「裂罅皴」和「塔山皴」,為臺灣山水風情建構專屬的繪畫語彙,有「台灣山水代言人」之譽。
其曾獲1967年教育部文藝獎、1991年第17屆國家文藝獎書畫藝術創作類、1998年行政院文化獎、2000年文建會第3屆文馨獎。
傅氏來臺後常以驚濤拍岸和阿里山雲海為題,開創「點漬法」以畫海濤、「染漬法」畫雲海,捕捉雲水變幻的動態之美;又觀察臺灣山石紋理,自創「裂罅皴」和「塔山皴」,為臺灣山水風情建構專屬的繪畫語彙,有「台灣山水代言人」之譽。
其曾獲1967年教育部文藝獎、1991年第17屆國家文藝獎書畫藝術創作類、1998年行政院文化獎、2000年文建會第3屆文馨獎。
藝術家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