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典藏精選典藏

:::
發布日期2020-10-16點擊次數:187
無題
作品賞析
  〈無題〉為水墨畫家劉國松(1932-)作品,落款:「劉國松。一九六三。」姓名章:「劉國松」(白文)。此畫構圖極具動勢與張力,氣韻生動。畫中以濃墨作大筆觸為傳統山水形象的抽象造型,背景施以淡染,傳統中國山水畫的「留白」幾乎成為畫中的主角。畫家先於紙筋粗厚的紙上,以水墨、顏料結合拼貼及書法筆觸作畫,再加上花青染色,並施以「抽筋剝皮皴法」—待畫面乾後,撕去粗厚的紙筋,於畫跡上留下猶如皴線般的白色線條,以此表現大膽且充滿詩意的抽象山水。畫中融合了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除了汲取西方現代主義的抽象造形之外,還結合中國水墨「虛實相生」的美學,保存了傳統水墨和「筆情墨韻」的傳統,並加以發揚光大。
  1960年第4屆「五月畫展」之後,劉國松決心將中國傳統水墨畫帶入一條嶄新的途徑。經過陣痛實驗期,1963年畫家偕同紙廠研發了手工製作的「國松紙」,以此表現獨一無二的狂草式抽象,不僅拓寬了傳統文人畫的領域,也正式開啟水墨現代化之途。此作標誌著早期的「抽象狂草系列」風格,是其開創「中國現代水墨畫」之重要代表作。
藝術家小傳
  劉國松(1932-),原籍山東青州,出生於安徽蚌埠。14歲於武昌始學傳統國畫,20歲改習西畫。1949年定居臺灣,1951年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1956年在廖繼春(1902-1976)老師鼓勵下成立「五月畫會」,開啟臺灣現代藝術運動與風潮。1963年與紙廠共同研發粗筋「劉國松紙」,並藉此創造出自我獨特畫風。1968年當選臺灣「十大傑出青年」,發展成立臺灣「中國水墨畫學會」,持續鼓吹中國畫之現代化。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任、美國愛荷華大學與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國立臺南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多所重點大學與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等。
  劉國松早年提出「革筆的命」、「革中鋒的命」等革命性主張,質疑用筆的重要性,打破既有的水墨觀念,對傳統水墨藝術造成劇烈影響。為實驗水墨的不同可能性,從創新媒材入手,其中尤以「抽筋剝皮皴」最為著名,又如利用建築設計所用描圖紙不吸水的特性,發展出「九寨溝系列」絢爛迷人的波光幻境等。畢生致力於現代藝術運動與水墨的革新,其藝術創作與理論,對於臺灣及亞洲現代水墨畫發展有著跨時代的創新貢獻。
最後更新日期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