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典藏精選典藏

:::
發布日期2020-10-16點擊次數:36
秋塘鴨聲遠
作品賞析
《秋塘鴨聲遠》為戴武光(1943-2020)於2006年所作,畫幅長達477公分,描繪秋日滿塘枯荷的蕭疏之景。國立歷史博物館後面有一方水域寬廣的植物園荷花池,滿池荷花成為臺北市著名的賞荷景點,戴武光此作靈感正是來自該荷花池,並於隔年在畫上「造境」而成。款識:「秋塘鴨聲遠。乙酉(2005)之秋於歷史博物館見此景,丙戌之春造境於養拙廬閑窗下。武光。」姓名章:「戴武光」(白文)。此畫採用綿長的水平構圖,由近而遠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前景為飄搖零落之枯荷,中景則露出較多水面,白鴨三兩成群,悠遊其中。後方的枯荷較為密集,靠右側分布,左側與中景水面彼此氣脈延伸,使此畫能夠密而不悶。
戴武光此作運用水彩的疊色技法,以明亮的淺綠與土黃色暈染荷葉,使枯葉反映出美麗秋光;然勾勒花葉和葉莖的筆墨線條才是真正精采之處,其多用乾枯的飛白筆觸,凸顯秋塘荒疏枯敗之感,錯落有致的葉莖姿態萬千,充滿韻律感。
戴武光畫有不少荷塘風景,令人聯想起其師林玉山(1907-2004)的經典之作《蓮池》(國立臺灣美術館藏),師生皆由實際觀景而得天然意趣,擅長將生活小景轉化為動人之作。戴武光喜在畫中加入鴨群,為畫作增添不少活潑氣息與悠遊自在的畫韻。
藝術家小傳
戴武光(1943-2020),新竹橫山人,號「養拙廬主人」,臺灣現代水墨花鳥名家。受其初中美術老師傅熼生(1899-1967)啟蒙,考進臺北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科,私塾蔣雲仲(1922-2016)學習寫意花鳥,工筆畫家喻仲林(1925-1985)數年,爾後考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受教於黃君璧(1898-1991)、林玉山(1907-2004)、陳慧坤(1906-2011)、張德文(1919-1999)、王秀雄(1931-)、吳詠香(1913-1970)等畫壇前輩。戴武光兼擅工筆與寫意,靈感多來自生活與旅遊中所見風景,信手捻來,從樸實的主題中構出新意。其於桃園楊梅高中教書十八年,成為藝術播種者,在教學與創作上皆負盛名。
戴武光自述其創作重視四個原則:寫生、清明的創作態度、書法的功力、與構圖的張力。他認為寫生帶來實際的情感投射,還必須持以清明的態度,才能於畫中注入感動,而具有張力的構圖才能吸引目光。水墨畫的線條是從書法而來,因此,書法的功力會讓繪畫在內容上更具有學養與哲學性。其以老莊哲學融入創作之中,畫風悠然自在,後期於畫中注入西方元素,在構圖與筆墨表現上迭有新創。
曾舉辦多次個展,作品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等機構典藏,並有多本個人畫集與展覽圖錄出版。
最後更新日期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