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10-16點擊次數:78
作品賞析
《青竹綬帶》為畫家林玉山(1907-2004)作品,款識:「露滌鉛華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桃城散人。」姓名章:「桃城散人」(陰文)。詩句出自中唐詩人劉禹錫(772-842)五絕詩〈庭竹〉,詩中描寫竹子的生長環境雖不完美,但仍掩藏不住竹子自身所具有君子之風的高風亮節,無論至何地皆適所相宜,無入而不自得。畫中寫竹枝、竹葉之線條雋逸秀美,竹葉筆筆不藏鋒,竹節灑逸,綬帶鳥姿態高雅,顧盼自得,洋溢清新雅逸的氣息。林玉山以此詩畫自喻自勉,自身似竹般之清雅高節,不論至何處,不變初衷,即使出身平凡,仍有知音綬帶鳥為伴。
林玉山擅畫花鳥走獸,對於鳥獸的姿態、體型、神態無不仔細研究,精細無遺,神形兼備。林玉山,本名林英貴,臺灣嘉義人,號雲樵子、諸羅山人及桃城散人等,以膠彩畫及水墨畫著稱,留學日本川端畫學校。1927年與郭雪湖(1908-2012)、陳進(1907-1998),一同入選首屆臺灣美術展覽會,譽稱「臺展三少年」,1951年後於師大美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執教,作育英才無數,尤其致力於倡導寫生觀念,認為寫生可增加對於神韻與生命形式的掌握,對臺灣畫壇影響深遠。
林玉山擅畫花鳥走獸,對於鳥獸的姿態、體型、神態無不仔細研究,精細無遺,神形兼備。林玉山,本名林英貴,臺灣嘉義人,號雲樵子、諸羅山人及桃城散人等,以膠彩畫及水墨畫著稱,留學日本川端畫學校。1927年與郭雪湖(1908-2012)、陳進(1907-1998),一同入選首屆臺灣美術展覽會,譽稱「臺展三少年」,1951年後於師大美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執教,作育英才無數,尤其致力於倡導寫生觀念,認為寫生可增加對於神韻與生命形式的掌握,對臺灣畫壇影響深遠。
藝術家小傳
林玉山(1907-2004),本名林英貴,臺灣嘉義人,號雲樵子、諸羅山人及桃城散人等, 1926年留學日本川端畫學校西畫科,後轉入日本畫科習畫。1927年以《大南門》、《水牛》入選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東洋畫部,與郭雪湖(1908- 2012)、陳進(1907-1998)並稱「臺展三少年」,後連續入選臺展,並與嘉義畫家共組「春萌畫會」,繪畫之餘,熱衷經學、詩文,先後加入「鷗社詩會」、「玉峰吟社」、「花果園修會」等,與名儒士紳研究詩文,使其繪畫有「詩」的意境。1946年臺灣長官公署舉辦首屆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受聘為國畫部審查委員,同時參與展出。曾任教於嘉義市立中學、私立靜修女中(今「私立靜修中學」),1951年後執教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致力於寫生觀念的建立,影響臺灣畫壇深遠。
林玉山擅繪動物,尤擅畫龍虎,以膠彩畫及水墨畫作品著稱。2015年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的林玉山《蓮池》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為中華民國國寶,成為近代畫家首件國寶級作品、臺灣第一件創作於20世紀、被指定為國寶的畫作,也是繼2009年黃土水的淺浮雕《水牛群像》被指定之後,第2件被指定為國寶的近現代藝術品。
林玉山擅繪動物,尤擅畫龍虎,以膠彩畫及水墨畫作品著稱。2015年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的林玉山《蓮池》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為中華民國國寶,成為近代畫家首件國寶級作品、臺灣第一件創作於20世紀、被指定為國寶的畫作,也是繼2009年黃土水的淺浮雕《水牛群像》被指定之後,第2件被指定為國寶的近現代藝術品。
藝術家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