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典藏精選典藏

:::
發布日期2022-02-25點擊次數:708
碑林捌系-先師碑
作品賞析
谷文達(1955-),出生中國上海,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師從陸儼少。1981年畢業後即從事觀念水墨的創作,為中國八五新潮美術運動的領頭者之一,開啟中國觀念水墨的實踐。1987年移居美國紐約,以當代藝術家身分活躍於中國、美國及世界各地,有《遺失的王朝》、《聯合國》、《碑林─唐詩後著》、《谷式簡詞》等系列作。

谷文達的思想融合了西方哲學與老莊、易學、禪學,藝術實踐奠基於對中國傳統、西方文化的解構重構,探求全球文化交流的融合與困境。尤其《碑林》及《簡詞典》等系列的漢字書法和水墨創作,以文字暗喻文化,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當代藝術家對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解構主義的藝術實踐。

〈碑林捌系─先師碑〉創作奠基於「簡詞典」,運用中國傳統「合字」的手法,將兩個以上簡字重組成一個字形結構。本作取中國古代官職─太師、少師、右軍、魯公、侍中合為五個簡詞,分別指稱蘇東坡、柳公權、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五位書法大家,以楷書一筆一畫裹刻於儒石上。表意文字包覆多面不規則的海底岩石,一眼觀之,無法閱讀全貌,形成視覺、字義的解構,美學上,石碑質感與手寫書體的意趣,保留了傳統書法的審美脈絡。作品兼具觀念的表達與中國文字的美學,猶如在中國書法史脈絡下,當代藝術視角的一次美學嬗變。
藝術家小傳
谷文達(1955-),中國上海人,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師從陸儼少(1909-1993)。1981年畢業即從事觀念水墨的創作,為中國八五新潮美術運動的領頭者之一,開啟中國觀念水墨的實踐。1987年移居美國紐約,以當代藝術家身分活躍於中國、美國及世界各地。

他的思想融合了西方哲學與老莊、易學、禪學,藝術實踐奠基於對中國傳統、西方文化的解構重構,探求全球文化交流的融合與困境。早期藝術實踐融合水墨、裝置、行為與觀念藝術,移居美國後,材料形式的運用起了變化,有〈聯合國〉以全球人類頭髮製作的紀念碑、〈碑林─唐詩後著〉55塊石碑刻有唐詩英譯的「音譯」再譯回中文的漢字,〈遺失的王朝〉偽篆字書寫,簡字合字的〈谷式簡詞〉、〈碑林〉,〈墨(煉金)術〉、〈茶(煉金)術〉由頭髮/茶葉製作的墨塊/宣紙;邀請學生參與的行為藝術系列,集園林、建築、設計和大地藝術為一體的〈中園〉。

曾參與歐、美、亞、澳各洲城市多檔國際展和雙年展,於世界各大美術館、畫廊如紐約現代藝術館PS1、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和澳洲國立美術館舉辦展覽,包括〈INTERSECTIONS AND TRANSLATIONS〉、〈後八九:中國新藝術展〉、〈Inside Out:新中國藝術〉等,並舉辦過四次個人回顧展。2019年獲英國保誠慧眼獎之亞洲當代藝術終身成就獎。
最後更新日期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