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展覽展覽回顧

:::
發布日期2022-03-24點擊次數:5821
「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
「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
「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

「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

時間
2022/04/13 - 2022/06/27
地址
橫山書法藝術館
展覽介紹

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
Treasure: A Perspective From East Asian Calligraphy

展覽時間:
2022.4.13- 2022.6.27

 

桃園市立美術館建館之初即啟動佈建館際合作網絡,展開各項國內外聯繫佈署,其中,於 2019年與國立歷史博物館締結館際合作,正式啟動書藝合作網絡。「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為桃美館與史博館首次聯手策劃之典藏研究展,由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林俊臣擔任客座策展人,藉由桃美館及史博館書法藝術典藏,以「東亞書學」的視角探討臺灣身處東亞書藝核心的意義。

 

策展概念 

策展人 林俊臣

 

臺灣作為東亞最早進入大航海時代的地區之一,歷經西方殖民的統治、也繼承了大量漢人移民帶來的文化思想,隨後日本殖民現代性、國民政府遷臺、美援……等影響,讓臺灣成為東亞地區涵融多種文化的舞臺。書法這個標幟華人鮮明文化色彩的藝術,在臺灣也因為種種歷史的機緣,從而有了新的轉化與發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於橫山書法藝術館展出分屬地方與中央層級的公立機構,經由捐贈或購藏等不同管道所典藏,自二十世紀以來臺灣、中國、日本、與韓國各地的書作,呈現東亞書法發展的某個「切片」,正好符合東亞書學視域的內涵,更凸顯臺灣身處東亞書學核心的意義。

日本跟韓國的書法發展雖受中國影響,然而隨著各種因素延伸出不同的書法旨趣。相對日、韓而言,臺灣書法發展的背景,從明清時期地處中原文化邊陲的滯後色彩,到日治時期接受新式書法教育的洗禮,又繼承1949年渡海來臺書法菁英的傳承。歷史的現實讓臺灣不必承擔過於沉重的民族包袱,並展現其多元性與包容。

「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包括三大展區:華人書法、日本書法、韓國書法,不僅見證了東亞各地書法彼此混雜交融,甚至互別苗頭的景緻,也得以藉此思考臺灣作為東亞書學研究發展基地的文化潛力。

 

藝術家

丁玉熙、丁翼、丁治磐、卜茲、王北岳、王孟瀟、王壯為、蕭一葦、朱玖瑩、吳平、呂佛庭、李猷、李超哉、胡適、黃羣英、施孟宏、陳定山、陳其銓、奚南薰、袁守謙、崔如琢、張隆延、許南英、梁寒操、曾紹杰、傅狷夫、楊福泉、鄭善禧、楊作福、董作賓、臧真白、謝宗安、魏樂唐、小林茂、木村允、小山天舟、小林松翠、大貫水聲、山本竟山、日下部鳴鶴、井上直弘、市川龍城、吉田京花、佐藤琿春、松本芳翠、岡田潭園、保田正二、皆川雅舟、草野鶴水、魚谷松葉、國重鯉卿、越野草崖、巖壽翠城、森吳正、藤崎保子、元仲植、朴俊根、李敦興、李春熙、李奉念、吳相焞、沈漢順、金瑞鳳、金世鍾、金膺顯、洪震杓、洪璹鎬、姜英淳、孫在馨、裴英淑、徐鏡普(依地區、姓氏筆畫排序)

「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
「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
最後更新日期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