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展覽當期展覽

:::
發布日期2021-02-25點擊次數:3401
空間遊戲
空間遊戲

空間遊戲

時間
2021/03/11 - 2021/05/23
地址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展覽介紹

空間是怎麼構成的?展場中垂直的牆與柱、水平的天花板與地面,常被忽略、視而不見。然而,這些結構及其所代表的線性維度,卻是界定空間的要素。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的《空間遊戲》特展即由此出發,藉王德瑜、林育正、邱裕文及高德亮等藝術家的大型裝置,讓兒童或親子觀眾以遊戲性的方式參與體驗、探索空間。

 

王德瑜在天花板與地面之間鼓起了一個充氣裝置,觀眾得以踏步進入,體驗界線消融的空間,也可循聲探索,進行一場以聽覺引領觸覺、開展身體感知的空間遊戲。林育正則讓常見的樑柱、牆面與樓梯,解構、重組成一處「舞台」也成為其中的主角,引人重新認識建築空間。藝術家塑造的「小東西」,攀附或藏身其間,更讓人充滿趣味與驚奇地重新關注日常環境、重新發現平凡角落。建築師邱裕文把連續的牆面切成錯綜的斷面,也把柱和牆分離,邀請大家穿梭其間,玩味打破空間秩序和規則的嶄新經驗。高德亮利用雷射光反轉觀眾身體成為定位的「發光座標」,讓觀眾漫步體會「座標」的移動,探索空間之際也具體感知自己的所在。

 

兒童的「空間概念」發展,來自身體感知和實際體驗,它是生活學習也是科學或藝術發展所不可或缺。《空間遊戲》改造、變化、翻轉既定的展場空間,藉由得以進入其中、遊戲互動、身歷其境的藝術裝置,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特別是身體感知,刺激對空間的好奇與敏銳觀察、促進空間認知的形塑或重新發現。同時,也邀請大小朋友突破既定框架,打開對空間的想像。

 

參展藝術家

王德瑜

1970年出生,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王德瑜不斷嘗試探索空間並思考人在空間裡的狀態,她的創作常讓身體的感官經驗取代視覺經驗,讓觀眾與作品互動並實際「進入」作品。

育正

1979年出生,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的林育正,專注於動力雕塑,也參與公共藝術創作。他常以翻模的手法擬仿磚塊、「自製」水泥齒輪或馬達來組構動態裝置,藉其中的機械運轉,象徵都市生活的重覆循環。

邱裕文

1976年出生,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碩士、任教於中原大學建築系、「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負責人,曾與團隊參加臺北市立美術館2015第二屆 X-site計畫徵選並獲得優勝。

高德亮

1991年生於澳門、畢業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以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曾參與「白晝之夜」、臺南月津港燈節。高德亮的創作主要關注科技與空間,常透過光線的重疊、反射與投射,擴展人們的感知和想像。

 

空間遊戲
最後更新日期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