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典藏精選典藏

:::
發布日期2020-10-16點擊次數:57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作品賞析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書法家黃羣英(1920-2019)作品,主文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款識:「去歲發願參用經石峪筆意恭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今年春抄寫訖,以此因緣迴向菩提,仰祈佛慈護念眾生遠離劫厄。佛曆2540年歲次丙子(1996)三月初一日江右旴水源頭黃羣英謹誌於臺灣桃園泮山書屋。」姓名章:「黃」(白文)、「羣英晚年所作」(朱文)、「丙子」(朱文)。序文:「泰山石峪金剛經刻於山東泰安石經峪花崗岩溪床,據歷代金石考證,多認為北齊天保間(公元550-559)人所作,字徑逾尺,堪稱摩崖石刻之最大者。書體質樸雄渾,亦隸亦楷亦行兼有篆意。源出《郙閣頌》而雍容有度,其使轉動盪則有夏承(碑)遺緒,譽為擘窠極則、大字模範。在佛教經典文獻與書法藝術中均占重要地位,惟原文或未刻全,抑千餘年來有所損毀,至宋代所拓字徑三寸縮小本,僅得1043字,清末民初拓本只剩960字,且文句殘缺不能誦讀。去歲偶發宏願,蒐集敦煌石室寫經、柳公權、蘇東坡、張即之、董其昌、翁方綱、林則徐、弘一大師等歷代前賢所寫金剛經影印本,略有增減之流通本,旁及各家經義註疏,反覆比勘,去訛補遺,詳加研訂,耗時年餘,復以兩月時間,摒去一切俗務、杜門謝客,參用石峪書體筆意寫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5142字,精印成冊,為當今唯一完本。內政部核定為美術著作,國立故宮博物院編目珍藏。四尺對開宣紙、138幅精裱成連屏後展覽。以此因緣迴向菩提,仰祈佛慈護念眾生遠離劫厄。佛曆2540年歲次丙子(1996)三月初一日泮翁黃羣英誌於桃園泮山書屋」,姓名章:「黃」(白文)、「羣英晚年所作」(朱文),引首章:「延年」(白文)。
本作為一隸書多聯屏宏幅巨構,共138屏,全文書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書法家參用山東泰安著名摩崖石刻作品《泰山石峪金剛經》之筆法與字體結構,以筆模擬斧刻刀痕,筆勢雄渾沉著,其出筆縱橫,使轉圓暢;結體正敧斜倚,參差錯落;字畫波折連屈、縱逸盡勢,饒富造形變化之美。通篇讀來清淨自然,無一絲火氣,適見書法家之靜心明性與其深湛的藝術修為。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為釋迦牟尼佛為須菩提尊者宣說的經典。「金剛」意味閃電,具有迅急而猛烈之威力;或如金中之鑽石,精堅不可摧者;「般若」意謂「智慧」;「波羅蜜」意為「到彼岸」,被視為闡揚佛性密意的經典。在中國佛教史上,流傳最廣者為鳩摩羅什法師(344-413)譯本。唐代以後,由於禪宗祖師大力弘揚,地位甚高,唐玄宗敕定為三教經典之一,宋代則以《金剛經》測驗僧侶。歷來士大夫、文人多尊此經,認為讀通後可成佛果,民間多以其有不可思議感應,持誦時能感召八大金剛護法,因而廣泛流傳,影響深遠。
藝術家小傳
黃羣英(1922-2019),別署又青,號泮翁,別署泮山老人,銀溪一老,晚號銀叟、米叟,江西廣昌人,臺灣當代著名書法家。幼蒙穎敏早達,鍾愛描紅模寫,遍習北碑南帖,臨池學書,力透紙背,及長卒業於湖南大學教育系,曾任江西復興學校校長。壯年隨國府播遷來臺,獻身翰墨志業,定居桃園,以「讀書修德,寫字養生」為座右銘,畢生從事書法藝術之教學、研究、創作,致力於籌度地區巡迴展事,構築切磋交流平臺,素有「桃園書藝推手」之稱譽。曾獲教育部全國大專書法指導績優獎、第8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等殊榮。歷任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校書法指導教授、中國書法學會監事、桃源美術家聯誼會常務監事。
最後更新日期2024-04-28